穿越时光隧道

发布于:641天前

自主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侄女是一名高一学生,学习高一课程的时候想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知道该怎么做,在线问自主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分类:高中

1个回复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像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属于学习的主体。只有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在于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扶-放”的原则,一开始可以设置“教学大纲”,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什么”和“怎么学”。比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大纲,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①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除数是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②如何确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③除了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怎么办?就这样,我们坚持训练,及时渗透预习要求和阅读方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如何预习后,大纲逐渐精简,最终让学生失去了“教学大纲”的拐杖,走上了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有些学生受知识和年龄的限制;有些人胆小,不敢质疑问题;有些人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意质疑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题。教师应该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揭示知识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加强,相互理解得到了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他们只能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活动作为学习。

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鼓励,从而积极学习:①设置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②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迫切欲望;③创造情境,让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比如教“正比例”的时候,老师带学生去操场,问:现有的米尺应该测量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也可以根据旗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影子与旗杆的关系如何?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的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与影长的关系,从而引出“正比”的概念。

生动的表演可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最后的练习可以创造“销售人员”和“客户”的表演:一个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出示一支铅笔的价格是2.7分,其他学生是客户。谁先准备好付款方式,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交易实践中,理解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

如果你把课还给学生,你应该让他们有时间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和想象,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比如学习10的构成时,老师给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几个扣子,然后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有几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找出10个构成的不同摆放方法。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善于运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