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频考点14 碳、硅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61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频考点14 碳、硅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高频考点14 碳、硅及其化合物
题点(一)硅、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021·湖北卷)“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1.A 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B.CO2可以被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B项正确;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正确;D.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1 + H2O + NH3 +CO2= NaHCO3↓+NH4C1,CO2是生产原料之一,D项正确;故选A。
2.(2022·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2.D A.“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 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D。
3.(2022·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
C.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D.用石灰右-石膏法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同时可得到石膏
3.A A.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而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错误;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用作透雾能力强的高压钠灯,B正确;C.耐高温材料应具有高熔点的性质,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正确;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aO+CO2↑,SO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得到了石膏,D正确;答案选A。
4.(2021·福建卷)建盏是久负盛名的陶瓷茶器,承载着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关于建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烧结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 B.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
C.制作所用的黏土原料是人工合成的 D.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4. C A.高温烧结过程是许多物理化学变化的综合过程,A正确;B.陶瓷成分是硅酸盐,经高温烧结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B正确;C.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不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D.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D正确;故选C。
5.(202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