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02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79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02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
文档介绍:
考点02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备考策略】
本讲内容多属高频考点,常考不衰。就题型上,选择题与材料题并重;在考查的内容上,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均反复考查。今后高考对本考点内容的考查仍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选官制度为主;复****备考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从君权和相权矛盾的角度理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二是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角度综合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在复****中,要善于联系现实中的民主、法制、改革等时代热点,重视从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视角,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
【重要考向】
一.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二.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三.古代中国的选官与监察制度
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1.先秦(萌芽)
王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力由“禅让”变成“世袭”;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继承。
2.秦朝(创立)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3.西汉(发展)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建立“中朝”制度,加强皇权。
4.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评价: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5.宋元(加强)
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削弱了相权。
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要点突破】
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2.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落、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
【典例】
1.(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三模)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北宋时期,参知政事是为了限制宰相行政权而设,但是参知政事任职时间普遍较短,这种状况说明当时参知政事更多的是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而设,D正确;参知政事任期较短不能证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因为宋代二府三司制度之后,宰相权力就大大削弱,排除A;宋代通过增加官职来分化事权,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参知政事任期短不能证明当时中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排除C。
2.(2021·广东佛山高三模拟)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等信息可知,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而安史之乱后,属于下属部门的御史台掌握部分事务,实际上是对尚书省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削弱,没有体现对三省六部制的破坏,并且也不能形成破坏,A项错误;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并且材料主体不是监察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