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人教(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人教(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西汉选官制度中明经科主要察举通晓经学的人才,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入仕,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 )
A.思想活跃有助于选官制度发展 B.人才选拔契合统治思想
C.察举制的标准以考试成绩为主 D.汉儒****经成为社会潮流
2.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
3.汉代形成了以“督邮”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可监督刺史……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的椅角之势。这表明汉代地方( )
A.官僚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 B.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
C.监察机关的反向制约特征 D.监察官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
4.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 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5.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
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 B.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
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 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6.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 )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7.1883年后,美国政府的官职通过公开考试向社会所有人敞开,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而不考虑他们来自什么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什么宗教背景与地域背景以及什么家庭背景与种族背景等。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
A.完善了美国的两党政治体制 B.彰显了官员选拔标准的公正性
C.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D.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8.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文官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文官制度( )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B.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
C.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9.1913年底,袁世凯改革县官选任制度。规定科举出身、获得学堂文凭或具备实际行政经验者有资格入选,笔试内容为现行法令、国际条约策问、文牍等,面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