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教】.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2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教】.docx
文档介绍: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重点: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难点: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五四运动共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力及口号。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主力
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1)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2)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背)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作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
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1.开始: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2.中心: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3.表现
(1)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1920 年 3 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1920 年 5 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1)时间:1921 年 7 月。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会议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背)
(1)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背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焕然一新,新的含义是什么?
(1)新的阶级:无产阶级 (2)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3)新的指导思想:马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