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必修4 大题攻略 主观题对“认识论”的考查.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必修4 大题攻略 主观题对“认识论”的考查.docx
文档介绍:
大题攻略 主观题对“认识论”的考查
典例 (2022·湖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审设问
知识限定:认识的无限性
设问指向:说明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
设问类型:分析说明类
审材料
信息点:从中国历史上到改革开放初期,再到新时代,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
调用知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写答案
(1)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2)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失分原因:对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的要求没有看清楚,以致答案跑题。对认识的无限性这一细小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防范措施:获取设问的信息要细致准确,尤其是知识范围要求。掌握知识不仅要宏观,而且更要注重微观,以应对哲学中小切口的知识设问。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彭士禄与他的团队是如何研制成功核动力技术的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对自己的评价是:“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
1956年,面对美国核潜艇的威胁,国家需要一批学子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彭士禄毫不犹豫: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shijuan.bangtife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