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4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docx
文档介绍:
第二十三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标要求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
核心考点一 人的价值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
极功能和属性。
归纳提升 正确理解物的价值
(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价值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
2.人的价值
含义
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内容
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
②自我价值: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特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要求
要求我们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提醒 结合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理解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
纠正:物的价值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
2.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纠正:实现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3.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纠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有价值的人生不否定个人利益。
4.一个人的精神贡献价值远远大于物质贡献。
纠正: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的价值不能说谁更大。
考向一 物的价值
典例1 (2020·北京高考)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扫码购物、网上办事、线上挂号等都难以适应,方便的智能应用反而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便”,是违背科技发展规律的表现
B.智能技术带来的“便”与“不便”,说明矛盾斗争性是相对的
C.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矛盾主要方面
D.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便”并不是违背科技发展规律的表现,A排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B错误。材料并未对智能技术带来的“便”与“不便”进行比较,即材料未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C排除。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方便,但方便的智能应用反而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这说明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D符合题意。
变式1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节约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高中发起了“变废为宝”活动,号召学生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学生们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家中的纸箱变成简易的“垃圾箱”“口罩回收箱”;很多的瓶瓶罐罐通过合适的剪裁,再加以装饰,普通的瓶子就变成了美丽的花盆。变废为宝的事实佐证了(  )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物质的属性及主体的需要
②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物与主体关系的基础上
③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创意成功的源泉
④观念创新实现了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创意成功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错误。观念创新有利于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但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必须依靠实践的力量即观念的实施才能实现,④错误。
考向二 人的价值
典例2 (2019·江苏高考)“软世代”是近年来出现的青年群体,意指在发达的消费社会,一些年轻人缺乏进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个人的身心都绵软无力。如果让你去劝导他们,下列道理比较合适的是(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
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一些青年群体宅在家里不工作、不劳动、不奉献,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作为青年人,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shijuan.bangtife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