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311课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2.7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311课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
文档介绍:
第三十一课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3.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 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课时1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核心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民法内涵: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
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承担民事义务
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等
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归纳提升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民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3)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4.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提醒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
纠正: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
2.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民币10万元。
纠正: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这一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客体为还债行为,即老王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行为。
3.15周岁的李同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认可其民事活动。
纠正:自然人自出生起就具有法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15周岁的李同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自身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果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就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具备法律效力。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
纠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次之分。
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
典例1 (2022·北京高考)某绘画比赛主办方赛前承诺奖励一等奖获得者1万元。7周岁的小学生甲获得一等奖。一公司看上了甲的获奖作品,提出要以2万元买下,作为公司的商标图案。甲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不同意出售。就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获奖作品享有著作权
B.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获奖作品享有商标权
C.在主办方支付奖金前,甲对1万元奖金享有所有权
D.甲的父母有权拒绝该公司以2万元的价格购买获奖作品的要约
答案 D
解析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shijuan.bangtife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